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0:09    次浏览
“南海行宫”最近成了热词。据报道,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将拆掉2座男众寺和1座女众寺,合建为一座寺,取名叫“南海行宫”,以恢复这座千年古刹熄灭了60多年的香火。而行宫的建成,将会出现男女僧人同在一个寺庙内的情景。“僧尼同寺”,这样的消息极具“噱头”,在网络上铺天盖地,质疑声此起彼伏,不过,相关部门也很认真地回应说“男女僧人是不可能‘住在一块’的,女僧们必定有自己的独门独院,和男僧人的居住地有明显的‘结界’”。借“僧尼同寺”之势,近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“南海行宫”一事终于峰回路转,据最新消息,因周边居民强烈反对,南昌决定另行选址建设。这也让外界发现,这个几年前就已启动拆迁重建的“南海行宫”正向世人展露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。除了周边的居民担心未来生活受到干扰而一直在强烈反对外,据报道,三座寺庙的负责人也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支持合并重建,有人表示“庙在我手上毁了,我罪孽深重”。很显然,无论是被拆迁的三座寺庙,还是重建地周围的居民,都对“南海行宫”表现出反对或抵制之意,但南昌方面对此近乎置之不理,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说服,任凭你再反对,“南海行宫”还是要建,“计划5年内建成”。如果不是“僧尼同寺”的噱头,转机多半难以出现。按照官方的意思,停建是因为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,这不免让人心生疑窦,其实,如果顺着时间逆推,居民的反对声早已有之,但南昌一直都坚持“建定了”的基调不松口,“南海行宫”既然在反对声中开建,也在反对声中停建,可见,反对经常无效,何以在今天突然反对有效?说白了,如果没有“僧尼同寺”的“噱头”引起的广泛关注,现在恐怕应该还是“在建”,而非“停建”。始于反对,止于反对,未免让人有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”之感慨,然而,看似周边居民反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实则不然。或许,这可以归功于“媒治”的又一次胜利,如果没有媒体舆论的密集关注,“南海行宫”恐怕不会停建。继而,“南海行宫”的未来走向,依靠“媒治”并不靠谱,毕竟,媒体不可能天天盯着“南海行宫”,假设,将来重建地的周边居民也强烈反对,怎么办?是继续建,还是再次另行选址?如果以今日南昌的处置套路,或许,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些,除非再有一次“媒治”的胜利。无疑,在今天,一个关涉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决策,常常基于利益损益的考量,民众的反对,已经成为一种公开表达的权利主张,比如,垃圾场建在居民区旁,变压器离民房太近,等等,遭遇反对声不时见诸报端,只是,结果迥异,时而反对有效,时而反对无效,其间,我们似乎能找到一个“反对有效”的尴尬路径——媒体的助力,举足轻重。“南海行宫”或许就是现成的例证。